今天给各位分享台湾军权在谁手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郑成功是明末时期的抗清将领,也是当时隆武帝手握军权的郑芝龙的儿子,隆武帝对郑成功很是看重,多次给予他后赏,并赐给他国姓朱,可以说是恩遇隆厚。
郑成功一意抗清,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他丝瓜草莓秋葵污下载旧版APP大全的父亲却无意抗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投降了清朝,但是郑成功却坚死不从,和父亲彻底决裂。
在之后的反清抗郑之中,也一直靠厦门、金门与满清一直进行拉锯战,郑成功也无法取得较大的成功,在郑成功一次北伐的过程中,已经都快包围南京,攻下南京了,但是却因为中了满清的缓兵之计,由盛转衰,不得已大败而回,又退回到了厦门。
此时郑成功可以说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北伐也北伐不得,所占领的地盘也一直在缩小,没有一块可以做根本的根据地。
这时候郑成功才接受了别人的建议,考虑攻下台湾做为自己的根据地,而当时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所占据。
郑成功在经过了长期围困之后,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重新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施琅曾经也是郑成功的部将,但是因为获罪被郑成功杀其全家,从此与郑成功结下血海深仇。康熙帝继位后雄才伟略,采纳李光地的意见,授予施琅水师提督,让他全面准备进攻台湾的计划,面对此时台湾内部内忧外患的局面,施琅在澎湖大破刘国轩,占领澎湖,台湾岛也就失去了屏障,郑克爽也无力抵抗,投降了施琅。
两人的确都是收复台湾,但是要论有什么不同,还是有的,首先郑成功是从外敌,荷兰人殖民者的手中收回的台湾,可以说是民族英雄,而施琅却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并没有对抗外敌,所以施琅只是收复台湾。
在废除政委制度之后,国民党就失去了对台军的控制权。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1662年2月1日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近代中国涌现出来的众多政治人物当中,唯一能够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争长短的,恐怕也只有浙江出身的蒋介石了。
比起毛主席,蒋介石身上中国传统思想作风的烙印要更为深厚,这当然也包括他的家庭生活。
就像中国古代时候的皇权政治,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毫无疑问地将会从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当中挑选一个人来继承,这就意味着,两人的关系成了中国现代版的"东宫"与"皇子"。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场竞争是蒋经国笑到了最后,而蒋纬国对这个结果的真正情绪,要到最终关头,才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展现在世人眼前。
虽说蒋经国和蒋纬国两人是名义上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对于蒋氏父子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是正儿八经的蒋家正妻,而蒋纬国的"继母"姚冶诚,只能算是旧时代大户人家中的"妾"。
这还不算,蒋纬国年老时期亲口承认, 他的生父其实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密友戴季陶 。
也就是说,就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蒋经国乃是身份高贵的"嫡子",而蒋纬国则是名份上要矮上一节的"庶子"——实际上不过是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他真正的兄弟,是戴季陶后来生下的戴安国。
那么蒋介石是否因为血浓于水,从而重视蒋经国、轻视蒋纬国呢?恰恰相反,在两人小时候,蒋纬国受到蒋介石的恩宠,要远远多于哥哥蒋经国。
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 是蒋介石老家奉化当地的大户人家,在蒋介石14岁那年被蒋毛两家做主包办嫁给蒋介石。毛福梅个性传统守旧,温柔内敛,这使得自小顽劣、喜于接受新潮思想的蒋介石很是看不上。
就连蒋经国的出世,也是蒋母王采玉趁着蒋介石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特意把老实巴交的媳妇带上探望,才有的结果。
在那之前,毛福梅已经因为在一次夫妻争吵时, 当腹挨了蒋介石一脚、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所以蒋经国其实是蒋介石真正的次子。
正是因为生母毛福梅的关系,再加上蒋介石渐渐忙于反清革命事业,回到老家的机会越来越少,连带着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蒋经国也不怎么关心。
自从蒋经国出生之后的10年间,都由生母毛福梅亲自抚养,远在外地的蒋介石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儿子,就他自己在一次送蒋经国母子回家的日记也坦承:"妻子今日回里,于吾心实有疚,然夫妇之不如意,亦无可如何"。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蒋经国,养成了母亲那般温柔寡言的性格,但又继承了父亲的城府心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生父蒋介石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与此对应的是, 抚养蒋纬国成长的姚冶诚, 是当时远东第一名城大上海的交际花,生得明眸皓齿,面目娟美,皮肤白皙,修长适度,体态丰腴,是蒋介石在十里洋场费尽心思追到的名媛。
在宋美龄出现之前,蒋介石一直对姚冶诚倾注了一份真心,姚冶诚也一直追随蒋介石的革命事业,甚至掏出自己的积蓄为蒋介石助力。
也许是因为身体因素, 姚冶诚并没能生下属于自己的孩子 ,1920年,蒋介石把姚冶诚带回溪口老家的时候,也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也就是蒋纬国。
平心而论,姚冶诚虽然曾经交际关系复杂,但是心地十分善良,自从对蒋介石从一而终之后,她便将蒋纬国当作亲生儿子看待,这对并无血缘关系的母子之间也相处比较和谐。
比起容貌憨厚的蒋经国,蒋纬国不仅遗传了生父戴季陶的帅气外表,也遗传了他的聪慧天赋,再加上养母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这让蒋介石看起蒋纬国来,远比蒋经国顺眼 。
在蒋介石早期的日记中,关心蒋纬国的内容俯拾皆是,仅仅在蒋纬国三岁那年,蒋介石就在日记中留下了"纬儿狡慢,问训一次,事后心甚不忍,恋爱无已。""纬儿寒热未退,心甚忧 虑"。"涂染手股,股上起泡,心甚悲怜,而恨其母冶诚看顾不周也。移时稍瘥,心方安"。等等关切思念之语,此时蒋经国已经9岁,正是读书上学的年纪,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却没有多少篇幅记录对他的感情。
尽管蒋经国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但蒋介石在日记中却从来不提蒋纬国的身世之谜,言谈之间没有一丝把他当外人看待的迹象。
甚至在修族谱时,蒋介石还把蒋纬国作为自己这一脉的继承人,把蒋经国却过继到了夭折的弟弟名下。
幼年时期不同成长经历造成的隔阂,并没有在两人成年之后得到弥补。
蒋经国10岁那年被送到上海蒋介石处,终于能够跟随父亲生活一段时间,可惜6年之后,还处于青春期的他又被送到苏联留学去了,从此在那里待了12年之久,还找了一个俄罗斯妻子。
彼时的蒋经国, 毫无疑问是苏联用来要挟蒋介石的人质 ,谁知阴差阳错,也被蒋介石利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更加肆无忌惮:苏联和共产国际并不认为蒋介石敢于真正和苏联决裂,因而对他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采取妥协的方针。
只是苦了远在异乡的蒋经国,只能忍受苏联低劣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压力,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受到 社会 主义教育影响, 同时也是在当时形势所逼之下的尼古拉(蒋经国的俄文名字)曾经两度和蒋介石"决裂"。
若不如此,他很可能不是死于斯大林无情地肃反之下,就是倒在被流放到阿尔泰金矿做工的寒冬。
可惜俄国人的把戏做过了头,由于胁迫蒋经国写下侮辱蒋介石的信件当中,捏造蒋介石殴打母亲的情节,鼓吹苏联是中国独立的唯一指靠。
因此蒋经国内心却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无论是蒋经国还是其他中国人,都知道蒋介石事母至孝,决不敢做出任何侮辱母亲的行为。
蒋介石也没有把蒋经国的决裂信当一回事, 只是为了儿子平安欣慰不已 。
1937年,被苏联扣押12年的蒋经国终于回到南京,一见到父亲之面,他就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父子之间一切芥蒂,在一场抱头痛哭之后烟消云散。蒋介石对这个亲儿子的感情迅速升温,着力开始培养他作为继承人。
蒋经国在苏联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时候,蒋纬国却去了发达的德国留学,不仅衣食无忧,还养成了欧洲上流 社会 的"优雅"作风,接受最正统的普鲁士军事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成长后回国的蒋纬国, 是个不折不扣的顶层贵族公子 ,他食不厌细,衣不厌精,日常习惯十分欧化,着力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
蒋经国则不重穿着、吃喝,他外出时,常常是夹克配西裤;饮食方面,外出经常是路边摊,在家则是几样百吃不厌的家常菜,如果有剩下的,下顿再吃。
虽然蒋介石在家庭感情上, 对两个儿子渐渐等量齐观,谁也不偏袒 ,但是到了继承自己政权、特别是在大陆统治行将崩溃的多事之秋,也不得不多加考虑。
偏偏早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之时,蒋纬国就带头接受下属赠送的上海别墅,让蒋介石提出"根除贪污"的行动立刻就失去了根基,尽管他深爱蒋纬国,也只好在大会上当众批评,要求他在当月必须将房产退回敌产处。
后来又在多次军事政治事件中, 蒋纬国展现的能力都比蒋经国落于下风 ,蒋介石正式决定了蒋经国的继承人身份,而蒋纬国则只能当一个被视为"御林军"的装甲兵司令。
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正式将台湾地区的大权全部接手。此时也到了检验他和蒋纬国之间"兄弟"情分的时刻。
其实早在1964年1月21日,就发生过台湾国民党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乘湖口基地主持例行战备检查时突然发表了演说、声称为了台湾的进步、挽救国民党外交形势,装甲兵部队应该挺身而出,前往台北"清君侧"的"湖口事件"。
不过不想没等他话说完 ,赵志华就已经被自己的手下抓了起来 。
当时蒋纬国已经当了10年的装甲兵总司令,装甲兵成了他势力范围,他人不敢葫芦娃黄色软件葫芦里不卖药下载安卓染指,连蒋经国也从未到过装甲兵营区一步。装甲兵内部的人事关系、军官晋升,都是以蒋纬国为中心,赵志华本人则是蒋纬国的亲信。
蒋经国立即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大做文章,亲自指导针对全面清理装甲兵中、蒋纬国势力的整顿工作, 削去这个"弟弟"手里的所有军权 ,连蒋介石都没有给蒋纬国撑腰。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长期搁置蒋纬国的上将军衔晋升事务,就是想要让蒋纬国以中将的军衔到期被强制退役,后来经过宋美龄的斡旋才将蒋纬国勉强晋升,从而得以保留军职待遇退休。
失去了蒋介石这个大靠山,蒋纬国对蒋经国强力压制束手无策,只能忍气吞声,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远离权力中心自保。
1988年,蒋经国去世, 受了这个哥哥10多年气的蒋纬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1994年,年老体弱的蒋纬国因病住院,面对前来探访的老友台湾中兴大学教授范光陵,他留下了八盘关于蒋家内幕的录音带。
1997年9月23日,蒋纬国刚刚去世,台湾的《商业周刊》便刊发范光陵的独家消息:"蒋介石四五岁时曾经因为误坐火炉、烫伤下阴而失去生育能力""在蒋经国母亲受孕的时候,蒋介石正在日本读书"等等言论。
意思非常明显:我蒋纬国固然不是第一家庭血统,你蒋经国也是个来历不明的"野种"!
当然经过史学家考证,毛福梅当时确实有和蒋介石见面怀孕的场合和时机,蒋纬国的"临终揭秘",看来不过是对于蒋经国长期欺压的发泄罢了,毕竟此时蒋经国早已先他而去,再也不会对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论做出什么反应。
他的这番言论,不过是为世人徒添一段口舌之争,让人感慨权力对于亲情的侵蚀。
文/文史旺旺
蒋介石去世后,废除“总裁”制,党的首脑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战争中节节败退,而中国共产党则于10月1日在北京(昔称北平)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404黄台软件禁用APP入口大全华民国政府从南京陆续迁至广州、重庆、四川成都及西康西昌,最后于12月9日迁至台湾台北;12月1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随政府由成都迁至台北。
蒋介石去世后,废除“总裁”制,党的首脑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其后则由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期间地位为台湾地区执政党。其后台湾地区领导人由台湾民主进步党人士陈水扁继任,在此期间中国国民党成为台湾地区最大在野党,直到2008年中国国民党人士马英九竞选成功,中国国民党才再度成为台湾地区执政党。
扩展资料:
国民党的相关情况:
1、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2、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期间汪精卫等在北平成立“国民政府”,阎锡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3、1946年11月15日,中华民国在国共分裂的背景下在南京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基于同年国共两党商定之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的《中华民国宪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党
关于台湾军权在谁手里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