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具象思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具象思维阶段是几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具象思维指具体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除了具体形象思维还包括抽象思维。刘天君认为具象思维是个体对其意识中的物象资料进行有目的加工(构建、运演、判别)的操作活动。
具象思维的主流流派
迄今为止,哲学家和其他理论工作者在关于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的研究中,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两种类型或两种层次,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比较悠久的分类法,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古典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多数人所接受的分类法。
有一些派别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这种分类法是由钱学森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见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并在近几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理论观点。
但是,不管这两派在分类法上的理论观点有多么不同,对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解释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内涵是明确无疑的。
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就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到完成艺术、文学形象地塑造)所进行的艺术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是用科学的抽象的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的思维活动。
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又称灵感思维)就是指人们在科学发明创造与文艺创作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发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就是科学家、创造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与创作活动中,以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发现与突然顿悟的一种思维现象。
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外壳。我不知道德语的外壳怎么说,也不知道是否原文就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这中介一种比喻,是一种帮助理解的近似说法。
语言的发明和演化的确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原因有二:一是简化思考过程,强化了人脑的作用;二是便于沟通,强化了社会的作用。这第二点的"沟通"不光是生者之间的,在书面语言发明后,还包括生者通过书面语言与死者之间的沟通。
李克富||思维是最重要的智力工具
作业:(1)熟悉“思维”的内涵和外延,(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是一种(心理)状态,因此严格地讲它只算“具象”而非“思维”,因为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在心理学的视野下,与心理状态是有着本质不同的。——李克富
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二、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所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三、内涵、外延举例: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这个概念的外延,即属于思维这个概念的个体,包括所有的思维。比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的认知,也包括思维,因此要比思维的外延广的多。
但思维的内涵比认知的内涵深,因为它不仅是认知,而且比其他的认知过程来说,它还有能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所以思维的内涵比认知的内涵深,相反的思维的外延比认知的外延要浅
四、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很难用语言讲清楚。概括地讲,是一个人用自己全部的通感,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整个人沉溺于思维对象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应该具有运用具象思维的能力,才能在每一个咨询单元的每一个瞬间辨别出来访者的心理动力的矢量方向。咨询师必须自己先有了来访者的感觉,才能似乎再使用他的口吻在说来访者的心声。来访者会感觉“咨询师非常了解我”。这样,咨询师就可以在每一个瞬间都指引来访者从低级向高级的健康状态前进。
链接:
来源:
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越广。
思维的内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外延:1.按思维形态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按解决问题的方向分类:复合思维、发散思维。3.按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由具象思维,我想到了“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一个汉语成语,属于古代美学概念,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
庄子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彼是外物,我是自我。自我是在与外物相对立、相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假如一个人从来没跟任何人、任何事物打过交道,他是不可能产生自我意识的,而当人与物发生关系之后,物便进入内心。在哲学中,这种关系被称为主体——客体关系。“我”自然是主体,而“物”是客体,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
古代哲学家一般认为,物我两忘的境界有三:一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种境界,就是从“有我”到“忘我”的境界。物我两忘的境界,体现在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心境上。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是物我两融,即天人合一,亦如“人在桥头走,桥走水不流”的心境。有个禅故事,说到“无相”和“自性”,其实,都和具象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具象思维,是物我两忘的状态,是“无相”的真谛,是咨询师神入、神思、同感、共情的至高境界。如果没有这种具象思维,来体验来访者这个活生生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心理咨询的工匠,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南辕北辙,走错了方向。
如果咨询师只会使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只使用理性和感性,就没有进入来访者的内心,对这个人就没有“悟”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心理动力矢量的感觉,然后对来访者做进一步帮助呢?
心理咨询师应有运用具象思维的能力,才能在每个咨询单元的每个瞬间,辨别出来访者的心理动力的矢量方向。咨询师必须自己先有了来访者的感觉,才能再使用来访者口吻,说出来访者的心声。来访者会感觉“咨询师非常了解我”。这样,咨询师就可以在每一个瞬间,都能指引来访者,从低级向高级的健康状态前进。对个案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主要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对来访者做出有关内容和情感的互动过程,主要需要形象思维;咨询师在做咨询时,则需要更多运用具象思维。
链接:
来源:
优胜者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目标不变却随时变换思维方式,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失败者则正好相反,总是变换目标,唯一不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无论做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就像个挖井人,挖几下没水便轻易放弃了,结果留下的是遍地坑洼。—李克富
事情事物本身没改变,还是那个事情存在着还是那个人在那里。但是思维方式改变可以让事情发展方向改变。调整思路换个方向,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个人在一件事情上的一点微观表现,如果一个人是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全部改变或者做了调整,那会是啥样呢?思维是最重要的智力工具,是工具应该可以学会使用如何使用?我今天的作业我自己一头雾水。
具象思维,是一个人用全部的通感,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完全的沉溺于思维对象的状态。具象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比如,看窗外的大树,可以想象自己化作一个小精灵,钻进树干树叶,感受大树的感觉,内心会有种喜悦涌上心头。看花草,想象钻进花草是一种什么感觉,会感觉特别轻松愉悦。当喝古树茶时,例如普洱茶、大红袍等武夷山茶,可以和茶树链接,感受几百年茶树的能量涌进自己的身体,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就是具象思维,完全进入对方的状态,没有外物,只有当下。
昨晚有朋友找我,向我诉说她妈妈如何重男轻女,对她造成阴影,她的丈夫、婆婆如何欺负她,造成她今天的痛苦。那时的我是用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觉得她应该手指向内指,分析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依赖性的指责抱怨他人,因此我有了评判,我内心是不够中立的,甚至有很多的指责、气愤的情绪产生。今天看到具象思维这个词时,我感受她的感受,我感受到她的痛苦、努力、挣扎与无奈,再想到我建议她给对象写小鱼,会让她更痛苦、难以做到,我才真正理解了她。
作为一个人,无论和谁打交道,具备了具象思维的能力,能感受别人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感觉,才能说到对方心里。在对对方进行引导时,对方才能启动自我探索的能力,积极去改正自己。具象思维是一种能力,每个人经常和自己的感觉链接,就逐渐能和外界的感觉链接,这时具象思维的能力就可以逐渐修炼出来了。
李克富/具象思维是个什么鬼?
具象思维具有科学性、具象性、创造性和完整性。具象思维、形象思维和 抽象思维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什么叫具象思维,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什么叫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指具体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除了具体形象思维还包括抽象思维。刘天君认为具象思维是个体对其意识中的物象资料进行有目的加工(构建、运演、判别)的操作活动。
什么是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指具体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除了具体形象思维还包括抽象思维。
迄今为止,哲学家和其他理论工作者在关于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的研究中,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为地归结为两种类型或两种层次,即:形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 。这是比较悠久的分类法,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古典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在目前也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分类法。另一派别则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这种分类法是由钱学森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见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并在近几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理论观点。
但是,不管这两派在分类法上的理论观点有多么不同,对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解释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内涵是明确无疑的。
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就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到完成艺术、文学形象地塑造)所进行的艺术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是用科学的抽象的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的思维活动。
何谓灵顿思维?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又称灵感思维)就是指人们在科学发明创造与文艺创作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发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就是科学家、创造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与创作活动中,以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发现与突然顿悟的一种思维现象。
然而,在人类的 社会实践 活动中和精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思维活动的复杂性,无论用古典的二分法,还是用现代的钱学森先生的三分法,给与概括,分类和解释,往往都无法说通的,常常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例如,我们常常用形象化的 方法 把各类事物划分为:“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动物世界”……等等,当人们给这每一类事物确定一个“世界”的概念之前,必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世界”的具象。确立这种具象的,就人的意识方面来说,主要依靠想象的作用,如果用逻辑思维的定义和规则进行分析,这种想象完全是不合乎逻辑的。也就是说,这并不居于逻辑思维的范畴。那么,它是否是形象思维呢?也不是。形象思维塑造的是艺术的形象。人们的头脑中在形成这些“世界”的具象时,建立这种具象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毫无疑义,绝对不是居于现在所通称的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的范畴。同时,我们不用解释,就可以明确的看到,它与灵感思维更是没有本质关系的。
再譬如,社会结构的形态,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形态。但是,社会的结构却又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物质的形态。我们说它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它不能作为一种直观的物质形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过,当我们在对社会作了大量的深刻的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之后,就能够依据一定的政治标准和历史标准或其他标准,把整个社会分成上层、中层、下层;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等等,也就是使本来无法看见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形状的物质,变成了可以“看见”的具体的立体的形态。当人们在生产和确定这些概念之前,就必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这种物质形态的立体的具体的形象了,否则,就不可能生产这些概念。尽管这种物质形态,我们没有看见过或根本就无法看见的,但是,我们在头脑中却能建立这种物质形态的具体的形象,建立这种想象的思维活动,可以肯定,也绝对不是属于现在所统称的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形象思维的范畴。虽然,人们在建立这些形象时,也遵循着人类的一般的思维规律,也用到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不过,逻辑思维的形式仅仅是被利用,就其本质来说,这并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这同形象思维活动一样,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也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不可分割的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又是互相独立的属于不同范畴的思维活动。但如果把这种思维现象归入灵顿思维的范畴,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出,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每发明创造一种新的东西,创造者和发明者必须首先想象出这种东西的形状、形态、形式,极其内容或结构,即必须在自己的心目中建立起这种新的东西的具体的形象。例如,人们在建造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之前,就必须先在大脑中建立起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具体的形象。就是说,必须先要想象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的具体形象,然后,通过对技术条件、物质条件和各种不同的技术参数的计算,才能精确地设计出它们的形状极其结构等,至此才完成完整的具象的思维活动,此后才能投入生产建造。这种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的现象,即:形成和建立起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活动现象,是既不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又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的。这虽然与形象思维同样是建立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但它不是艺术的形象,而是物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科学的形象,这两种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虽然,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在任何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的。
但是,在这种科学发明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象化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的力量只是作为一种被动的客观存在着的力量而存在着的。换句话说,在这类科学发明创造活动中,逻辑思维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人们利用着的,真正起着作用的,是比逻辑思维更伟大,而且更强大的另外一种思维能力活动,即:具象思维。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在人的意识方面,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人类就是凭借着这股神奇的力量,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美妙精致的人类世界。当然,从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中,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确实存在着“灵顿思维论”者所说的,灵感发现和顿悟思维的现象。
但如果灵感与顿悟思维的某些结果(指具象的物质的东西的那一部分结果)不能建立具体的生动的形象,那么,灵感与顿悟就是一句永远说不清的空话,所形成的概念仍然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假设,某人说他要建造一幢世界上还没有过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而他在自己的头脑中根本还没有形成这种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的形象,那么,他当然是无法说清这种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的具体形状和结构的,这样,别人也就无法理解他所谓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所说得新颖奇特的建筑物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人们是永远无法把这种建筑物建造出来的。只有当他把自己所要建造的所谓的世界上还没有过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想象和构思后,并描述出来,甚至做出模型,人们才能理解他的新颖奇特的建筑物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说,概念是必须依附于物质上的。灵感与顿悟的思维活动所发明和创造出来的某些东西,也必须依赖于物质的具象化。如果不能使之具象化,那么,一切物质的东西是无法创造出来的。世界也就成为自然使其成为什么模样,它就以什么模样存在的自然的世界。
综上所述,说明了人类的精神活动现象,仅仅用古典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二分法,或者用现代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顿悟思维的三分法来概括、分类、分析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现象是不够的。可以肯定,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思维活动,只是我们过去还没有发现它,或者说,忽视了它的存在而已。有些人虽然对这种思维活动有所感悟,但缺少深刻的研究,没有从哲学的理论的高度对它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全面研究和理论概括。
这个一直被哲学家们所忽视的人类的思维活动,就是人类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必需依赖的思维活动,它就是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的主流流派
迄今为止,哲学家和其他理论工作者在关于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的研究中,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两种类型或两种层次,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比较悠久的分类法,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古典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多数人所接受的分类法。
有一些派别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现象概括地归结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这种分类法是由钱学森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见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并在近几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理论观点。
但是,不管这两派在分类法上的理论观点有多么不同,对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解释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定义的内涵是明确无疑的。
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就是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提炼,到完成艺术、文学形象地塑造)所进行的艺术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是用科学的抽象的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的思维活动。
灵顿思维(或称顿悟思维,又称灵感思维)就是指人们在科学发明创造与文艺创作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发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就是科学家、创造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与创作活动中,以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发现与突然顿悟的一种思维现象。
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外壳。我不知道德语的麻豆tv.appfor在线看外壳怎么说,也不知道是否原文就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这中介一种比喻,是一种帮助理解的近似说法。
语言的发明和演化的确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原因有二:一是简化思考过程,强化了人脑的作用;二是便于沟通,强化了社会的作用。这第二点的"沟通"不光是生者之间的,在书面语言发明后,还包括生者通过书面语言与死者之间的沟通。
但我认为其实人的思维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图象思维(直观思维或具象思考),第二是抽象思维(符号思维,特别是语言思维)。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两者的关系。先要谈的是抽象思维里最重要的部分,即语言思维里的语言。
语言学是一个很大的门类,甚至分出了不同的流派。这里只讨论概念和分类上层面上的语言。在这个层面上,语言其实是一个概念和分类的系统。
分类和概念是相互联系,把分类后的每个类别进行命名,就够成一个概念。动词:对动作进行分类和命名;名词:对不同类别的事物进行命名;形容词:对不同的情状进行命名;这些是实义词。关系词,把上述实词的关系进行分类。
有了语言,你只需要用声音、符号、手势就可以表达意思了。比如:太阳出来了。这是"名词+动词"的形式。太阳是个专有名词,所以不是一个类别,而是一个特定的事物,当然可以看成类的极限,即一个事物作为一类,或者一个事物构成的集合。出来是一个动作的描述,可以指很多东西从无到有呈现在你面前的动作过程。另比如:星星亮了。这是同样的结构,但"星星"是一个类别词,是很多类似性质的事物构成的集合。
听说最初教美国盲哑作家海伦语言时,要不停的在她的手上划一个事物的单词,最后海伦终于知道,那个语言符号就指一个或一类具体的事物。这样在思考时我们就可以考虑抽象(类别词)符号之间的关系,而不同考虑特别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类别本身之间的关系;在沟通时,我们不能画出具体的事物的图景来传达。其实大部分类别词不易传达的,我们讲"马"时是指各类马的,但我们画马时只能是一个特定的马列,况且很多关系类的词和情况类的词不易传达的。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下载
以上的准备其实是一些常常读得到的知识。但是我想讲的一个问题是人类太重视语言思维常常忽视了图形思维,而对于原创性思维,其实图形思维常常也是很重要的。图形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用自己掌握的视觉形象来清理和重构我们已有的抽象的语言系统,使我们在语言思考和沟通时更接近我们想讲的内容。语言其实只是一个近似的思考系统,这点在康德的《纯理性批判》也提到了。
那么,为什么图形思维:一方面能够强化原创性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清理和重构我们的语言系统使我们的语言思考和沟通时更接近真实呢?
先说第一方面,即图形思维能够强化原创性思维。原因是:1、某些情况下更快速;2、某些情况下更直观。前面讲到了语言思维在沟通和思考上的高效,但某些情况下,直观思维更有效。一种情况是探索性思考时:当我们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时,我们快速的闪现要研究的图景并作位移、转动和排列,这对我们研究这些事物的真实情况和关系非常有帮助;另一种情况是作还原性思考时:语言毕竟是中介,我们语言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常常需要用一些例子来检验,这时更在效的是我们用一些具体的图景作直观思考。特别是一些抽象的逻辑,你怎么想也找不到感觉时,你用这种还原思考方式往往很有效。我认为这种思考方式在非常抽象的数学研究时,特别有用。
当然,有些人觉得图形思考还是挺笨拙的。我想这可能是个误会。当我们看电子表时,我们常常觉得怪怪的:为什么一些特殊排列的数字老是出现(11:11,12:12,11:33,9:18等等),其实这是种误会,因为这些数字在我们看表所以次数中占的数量并不大,只是每一出现就让我们印象深刻,所以觉得次数很多。这样的误会,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对图象思维也是有误会的。我想正是因为我们认为图象思维笨,语言思维更重要,所以我们比较少去练习图象思维,结果它自然萎缩了。这就是强者衡强的道理。经济学上的边际递减的反面,系统论上的自我强化,圣经上说的"有罪者,倍加之",都是这个道理。但我们要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不能违背的规律,只要我们不断的强化图形思维,就能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我认为从成本收益上看也是合算的,因为边际收益挺高的。现在有幼儿 教育 者强调珠心算,还有国人认为汉字优于拼音字,我想他们还是有道理的。
第二个方面,图形思维能强化我们的语言思维能力,起到清理、重构等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很多语言只是听来的,不知道它到底指什么样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说到一些植物名,比如一些花名时,我们并不知道花是什么样,或者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很多语言中的词汇中,所以我们需要占有图象来清理和重构我们的语言。具体来讲就是要占有很多具体的图景(具象)来充实我们的语言,把以前有错误理解的词汇重构一遍。所以当你向你的奶奶提到"结婚"时,她想到的可能是旧式的结婚,什么吹吹打打、大花轿什么的,但"婚姻"这个词的具象已经变化了,这可能也是代沟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概念在图象层面上不一致,而我们却没有发觉。这个工作,其实不需要太刻意的去作,只要多占有具象,我们自然会更了解"我们在说什么"。
实验脑神经科学发现图象思维更多是右脑,抽象思维更多是左脑,是时候多用用你的右脑的时候了,因为两者是互为补充,都很重要的。所以当你很用脑(其实是左脑)想出的东西,被别人批评为"你用用你的脑子吧"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也许你的思考误差来源于你没动左脑(哈,所以别人叫你用用脑子还是有道理的)。
什么是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思维, 是在对待一个事件或者事物的时候所采用的思考方式.所谓的具象思维也就是当面对的一个事物时, 所能想到的是具体的东西.相对的抽象思维也就是想到了抽象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联想到相关事物.打个比方: 看到了房子, 你想到了什么?具象思维的人可能就是想到一个一个的房间啊, 房间里面的东西啊之类的比较具体的, 日常中我们所见的东西.抽象思维就会发散一些, 想到盖房子的砖啊, 如何盖房子啊, 房子的模型啊子类的平常我们所不太关注的东西上.
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哪个好
各有优劣。抽象更有利于抽象思维锻炼人的思维活动力,而具象思维对于人的思维的锻炼存在片面的层次,对于脑力的开发、思维的锻炼还是优于具象思维。在艺术层面更强调对双方的结合度
对人的内心的满足身体欲望的对象。比如我每天吃了三次药,药种类,数量,顺序都有区分,当别人提示你把药吃错了,或忘了吃,会对你造成很大影响。你就不能安心工作,安心快乐这就是抽象思维,没有那个信号就是具象的
何谓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是与抽象相对立的概念,具象思维就是具体而形象的思维。一般认为科学理论均借助于抽象思维,其实未必尽然,在科学理论之形成过程中,除了抽象思维以外,具象思维也起到关键作用。
思维, 是对一个事件或事物的所采用的思考方式。所谓具象思维也就是当面对一个事物时,所能想到的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联想到相关事物。例如看到了房子, 你想到了什么?具象思维的人可能就是想到一个一个的房间,房间里面的东西之类的比较具体的、日常中我们所见的东西。
相对的抽象思维也就是想到了抽象的东西,因而就会发散一些,想到盖房子的砖啊, 如何盖房子啊, 房子的模型等子类的东西,也是我们平常所不太关注的东西。
所谓具象思维是指具体而形象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当面对一个事物时,所能想到的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说是联想到的相关事物。比如儿童一算数就想到掰手指,其实就是运用了具象思维的方式。
很多家长发现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会经常借助掰手指的方式来算数,但是当他们长大了就很少见了。另外很多孩子在小学做奥数题难得死去活来,等到上中学后再回头看这些题也会觉得很简单。这种现象源于孩子大脑成长的规律以及他们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升级的过程。
抽象思维
也可以称之为逻辑思维,是与具象思维相对立的概念,就是把一个事物的特性从它本身剥离出来形成概念,然后再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过程。当老师在教小朋友做一些数学计算,比如2x3=6,的时候就采取了抽象思维的方式。
当然,老师也会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例子来让孩子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老师会问孩子当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两个苹果时,一共有几个苹果?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
具象思维是指具体的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外还包括抽象思维. 刘天君认为具象思维是个体对其意识中的物象资料进行有目的加工(构建、运演、判别)的操作活动.(刘天君. 禅定中的思维操作[M ]. 北京:人民...
关于具象思维和具象思维阶段是几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