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妙音新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妙音新闻网手机版fe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念佛往生问答:念佛回向时宜2009-08-25 13:02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盘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回向
回向者,以已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翼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盘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又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出处同上)
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我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
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这里有很多佛教论坛:
佛学智慧论坛-网海莲舟论坛 -佛教在线论坛 -中华佛教论坛 -法华论坛 -西园论坛 -台湾佛教论坛 -朗忍论坛 -藏密论坛 -圣号念诵论坛 -净土论坛 -西方净土 -慈氏学论坛 -心中心论坛-佛门灵感论坛 -入菩萨行 -圣水寺论坛 -大白牛车论坛 -中观唯识学术论坛 -云开月来论坛 -般若论坛 -慕西论坛 -菩提道BBS -戒邪淫论坛 -祗园论坛 -念佛乐园 -因果教育 -枣子树素食论坛 -烦恼论坛 -宁玛论坛 -三学论坛 -止观论坛 -妙音动画论坛 -人生论坛 -科学与佛学 -地藏占察 -中华禅交流中心 -南普陀论坛-佛法心中心(无相之密论坛)
读完以后喉咙疼可能是因为读经时太用力,地藏经又很长,咽喉适应不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冤亲债主的障碍。读经时可以采用“金刚持”,就是只嘴动,声带不振动,这样很省力气。建议试一下。
带着恨意的声音,不用说,那就是你的冤亲债主,不愿意让你通过读经来解怨。需要慢慢的来,冤仇才能逐渐化解。只要冤亲债主和你的冤仇得到化解,并得到佛力的超拔,它们会离开你的身体。那时你会感到身心比过去愉悦安详很多。所以刚开始读经还是回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先解决自身的业障才是正确的。
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
阿弥陀佛 ( a mí tuó fó ),其名号梵音为 Amitāyus(无量寿)、Amitābha(无量光),(阿弥陀佛乃梵文音译,因此从梵音中就可以得知,因念作a mí tuó fó ,若念作e mi tuo fo,或o mi tuo fo 皆是讹音也)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 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称呼阿弥陀佛是因为 在一部经文中说,凡持我名号者,他日必往生极乐.所以信徒们渐渐以阿弥陀佛相互问候.
所谓的如来\佛祖便是释迦摩尼佛的一种称号
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看,佛与佛是不同的,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当然不同。而在证了果的,明心见性的人看来,佛佛道同,佛的法身没有差别,都是遍满虚空法界的,不光是佛的法性无二无别,我们凡夫的法性也与佛没有差别,我们凡夫的法性被无始劫来所积累的“贪嗔痴慢疑”诸烦恼所掩盖,而不能显露。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中为我们开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如来智慧德相”即佛之法性,即众生之自性。佛之所以能自然而然流露自性,是因为他已把所有烦恼都断干净了,而凡夫之所以不能显露自性,是因为有“五毒”等诸烦恼的障碍。学佛就是消除烦恼,令我们的清净法身显露出来。
佛与佛的法性虽然相同,而所不同的是每尊佛在“因地”所修行的方法不同,所发的誓愿不同,每尊佛与虚空法界众生的缘不相同。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与我们地球所处的“娑婆世界”缘分非常深厚,释迦牟尼佛三千多年前在印度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来不止一次。佛度众生是随缘度化。佛到世间来,可以是示现成佛,也可以应化而来。古代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而阿弥陀佛也是多次在中国应化,古代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六祖“永明延寿大师”都是阿弥陀佛应化的,此外,四大菩萨也有应化,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应化是非常之多的,古代的“宝志公”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此外,古代有名的大德“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近代的如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些佛菩萨的应化,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这些佛菩萨与中国的缘非常深,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可见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与中国的缘分之深。那么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来度化众生的,有的是来说法的,有的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总之是要我们凡夫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如今已到了“末法时代”,佛在经中告诉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适合修“净土法门”,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末法众生业障深重,智慧福德微浅,佛教给我们这个“最殊胜”的法门,只要能依佛教导的方法,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就可以预知时至,临命终时,蒙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圣众接引到西方净土,不退成佛。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大愿”,而众生只要能够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不间断,不夹杂,一心不乱,一日至七日,就能够“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这是个“难信易行”法门。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在于,简单易行,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再有就是可以带业往生,不像其它法门必须要把烦恼销尽,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也是“愿中之王”。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所有佛都赞叹阿弥陀佛,都赞叹并教化众生修行“念佛法门”。
区分的方法很简单,阿弥陀佛左手上捧着一朵莲花,这是往生者的莲座;右手下垂,表示“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达摩祖师是中国南北朝梁武帝时波斯国的三太子,后到中国来传播佛教,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他与释迦牟尼佛并无直接关系,这在历史上并无记载。
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够一心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
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另外说明:释迦摩尼佛虽然在世间创立佛教,但他不是成佛第一人,他创立佛教前便早已成佛.
1、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开示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开示1 ----------(共9篇)
录入时间:2008-5-30 13:41:54 来源:sunny 浏览次数: 704
大藏寺 祈竹仁宝哲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
生死之轮,藏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 描述众生生死轮回、受苦及脱苦的教法在内。
在佛法上,我们必须注重传承。既然我们要修佛法,就当然必须谨慎地决择甚么是佛所开示的法、甚么不是佛所开示的法、甚么是有传承的正法和甚么是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创的无传承「佛法」!换言之,我们不要大意,必须确定自己所听、所学、所修的法的而且确是佛陀所开示的。为 这个原因,衲现在先讲一讲生死之轮图的传承,亦即这种图画的来源。
在佛陀于人间示现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国(Magadha,中印度当年十六大国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说法之处,即今之Rajgir,城境内有一山称为「灵鹫山」,即佛陀开示《般若心经》的圣地)。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国王名为「频毗娑罗王」(Bimbisara,亦译作「影坚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胜王」等)。这个国王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他不但是第一位皈依佛陀的国王,佛教史上的第一座精舍 — 竹林精舍(Venuvana) — 花蝴蝶WWW 亦是由这位国王所供养予僧团的(注:见《因果经》中记载)。在印度有另一个大城,名叫「胜云城」(Rauruka),此城则有一位称为「优填王」(Udrayana,亦译作「优陀延王」及「乌扎衍那王」等)的国王。上述的两位国王,是甚有交情的朋友。频毗娑罗王在现在所说的典故发生时,早已皈依了佛教,而优填王则未信佛教,亦未见过释迦牟尼本师。
王舍城与优填王所管辖的地方,堪称国富民强。两个城之间常常有商人来往作买卖,两位国王就常常托来往两地的商旅代捎书信及礼品予对方。在多次互相送赠了珍宝及上等布料后,优填王把一件镶满了各种宝石的珍贵铠甲赠予频毗娑罗王。这套珍贵的盔甲,不单镶满了多种宝石,更有防火、防毒及护身的功能,所以它价值连城,令当时的见者赞叹不绝。在收礼后,频毗娑罗王召集了大臣,向他们说:「这么贵重的大礼,朕应当如何回礼呢?朕必须以一件同等的厚礼或更有价值的礼品回赠,你们快帮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不太恰当,令国王伤透了脑筋。这时候,一位属婆罗门阶级的大臣开口说:「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宝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现正在我们国境中驻锡,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画回礼呢?这份礼既吉祥,且又能令优填王积聚福德!」,频毗娑罗高兴地决定:「就这样办吧!」
在佛陀听到频毗娑罗王的要求时,他在应允之余,还授记说:「优填王见画时,将生大信心及见谛!」在画师为佛陀作画时,由于佛陀的圣身自然放出光明万丈,又因画师出于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绘画便变得极难进行下去了。后来,佛陀把自己的身影投在画布上,由画师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划身形,再为佛画上色。画师又依佛之开示,在佛身相图画下,加上了开示皈依、三学、六道生死轮回及十二因缘教法的生死之轮图。这幅布画,被涂上香料而包于上好的丝布内,再放入一个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点的银盒中;银盒又复被收藏于更大的红铜盒中。频毗娑罗王写了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优填王,请他在城中张灯结彩,再由大象、步兵及战车等四军陪同,出城十一哩恭迎佛画。这幅包装好了的佛画,便被供在一匹大象背上,送到了在其城境外恭迎的优填王手中。
本来不信仙踪林官方网站入口欢迎您佛的优填王在恭敬地展开佛画后,便仔细地观看图中的内容及参想画中偈文的内义,同时亦在心中禅思十二因缘的顺逆流转过程、四谛及六道轮回之苦。由于佛陀的加持、优填王的过往善业力及因缘成熟,优填王在当下便证得了阿罗汉圣人的预流果位境界(注:一种修行的境界)。此后,这位国王为佛教亦作了极大的贡献。他的生平故事,可见于《大藏经》中的戒律教法等典着中(注:汉文《大藏经》中之《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阿含经》及《四分律》等,俱有有关优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几年前曾往印度尼西亚的浮罗布多(Borobudur)大塔朝礼,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亦有极多有关此王生平的雕刻图像。
由上述典故可见,生死之轮图并非西藏人的发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时代(注: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号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轮图像)。在优填王看画证道后,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后来的藏传佛教寺院)便开始有把这幅画绘于寺门外的传统,以令来访或路过的人见画而心念画内含藏的教义(注:见汉文《大藏经》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应差苾刍于门屋下坐,为来往诸人婆罗门等,指示生死轮转因缘…」及《释氏要览》卷三:「毘奈耶云:给孤长者造寺后作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即白佛。佛言,于门两颊…次一面,画五趣生死轮…」)。
编者按:五趣生死轮图
在汉地,虽然并未及其在古印度与西藏之普及,但由《法苑珠林》卷二十三及《诸寺缘起集》兴福院条史料中,可知此图在汉地乃至日本亦曾有某程度上的流传。此外,汉传佛教及日本佛教中各种版本之十法界图(亦称「十界图」及「十界大曼荼罗」)亦源出于五趣生死轮图(注:参考宋.遵式《天竺别集》卷二及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八)
2、 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开示2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
这幅图像,并不用于禅修观想用途,其作用男车车好快的车车网站污乃是为了提醒行者业力、因果等教法,令观画者对佛法生敬信心、对轮回等教法生出理解及令修行者生出修行的大决心。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概说
生死之轮图,是显示凡夫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图解,它同时亦教授了苦的来源、脱苦的方法及脱苦的自在境界。
我们有一天必定会死,但在死后,生命却并不终结。在这个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会先进入一个叫作「中阴」的阶段,然后便再次轮回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种生命形式延续生存。我们佛教常常谈及轮回,今天我们又在谈轮回之图像,哪到底是谁在轮回呢?在哪 轮回呢?为甚么他们在轮回呢?简单地说,凡夫众生的心识便是正在受困于轮回中的生命;由三善道及三恶道组成的六道便是凡夫众生轮回被困的处所;凡夫众生因为烦恼而造业,又因造业而受生、受死及再次受生,经历似无止境的轮回、轮转,在这六道中转来转去,不能自在或出脱。
佛法中又常提及「自在」这个名词,「自在」又是甚么呢?「自在」即「自由」的意思。我们一谈及自由,就以为不要干活、不用上班或没人管束便是自由,其实这些都不是真的自由、真正的自在,因为这些处境都仍有局限性 - 我们没有不死的自由、没有不病的自由、没有不再轮回的自由…。佛法中所提及的自在,是指真正的自由、自在、自主,亦即不再受生、受死、受病、受中阴、受轮回所困的境界。这亦即超出了生死轮回、业力及烦恼的束缚和枷锁的解脱自在境界。这才是真自由、真的自在。
人生在世,辛辛苦苦的为的是甚么呢?其实所有人,乃至所在生命,追求的不外乎是离苦得乐,亦即脱苦的自由。不论你追求的是金钱、名位或其它的甚么,归根究底你追求的便是离苦得乐的自由。问题是:穷一生地去追求后,谁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呢?有谁能达到拥有不病、不苦、不死的自在境界呢?大家不妨在这一点上好好想一想。
佛陀开示说,烦恼与业力是我们受苦及受轮回的真正原因,修持正法是我们脱苦而得自在解脱境界的方法。
生死之轮,正是开示我们凡夫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之境况、过程及原因,并开示脱离这种无奈境况的方法。虽然六道之苦况包罗万有,但其大概情况已全包含在此图像之中了。
生死之轮图的法义分说
生死之轮图像有多个部份,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央有一个阎摩鬼王口噬掌持 生死大轮,这部份开示六道轮回中之苦的本质(四圣谛中的苦谛教法)及这些苦的根本来源(四圣谛中的集谛教法)。在这部份的上方,有一尊佛以手指 两段偈文及一个月亮。佛手指偈文开示灭苦及脱出轮回苦海的方法(四圣谛中的道谛教法);月亮则描述诸苦息灭的自在境界(四圣谛中的灭谛教法)。现在衲将把这图的各部份逐一分拆开来作解说。
生死之轮图主体
我们先看生死之轮图的主体部份,亦即阎摩鬼王手持巨轮的图中央部份。
生死之轮图主体概说
我们在死后,会经历中阴阶段,然后又投生为另一生命形式,然后又再经历死亡、中阴、投生…的循环。这便是生命的轮回。但我们并不一定再生为人,而是可能再投生于六种生命形式中之任何一种,这六种生命形式称为「六道」。生命便是从无始的过去以来,不断一次又一次的投生、死去、再投生、死去…周而复始,不可出离。是甚么令我们不断地经历生、死、中阴、生、死、中阴…的循环而困于六道中轮回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烦恼及业力。我们因贪、瞋、痴(三毒)等烦恼而造作种种业,所以便造作了一连串的因缘,令自己不断轮回受苦。生死之轮图主体部份,包含了六道之内苦的本质及众生之苦的来源,亦即佛法中四圣谛教义的苦谛及集谛。这一部份,开示了三毒等烦恼、生死及中阴过程、六道轮回之情况及十二因缘等教法。
3、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开示32009-10-27 16:58转自妙音新闻网: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开示3 生死之轮图主体分说
阎摩鬼王手持的大轮,可以分为四层圆圈排列。
最内圈
在图的正中央,亦即大轮的轴心部份,是一个小圆圈,圈内有三种畜牲:鸽、蛇及猪;蛇及鸽由猪口而出。
这三种动物,分别表义贪、瞋、痴这三毒。这三毒念,是凡夫的根本烦恼,也是令我们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
为甚么鸽表义贪欲呢?这是因为鸽的特征是贪欲无足,这是传统的说法。衲有一个研究生物行为的徒弟说,现代的西方动物学家经研究后,发现鸽是所有生物之中性交频率最密的,这似乎与佛教传统说法不谋而合。在某些生死之轮图中,画师会绘上其它的鸟类表义贪欲,但这些画法是不正确的。在佛经上教授绘画此图的开示中,都指明了应以鸽(而非其它鸟类)表贪。
蛇是瞋恨的表义。如果你以手指头轻轻碰一下一条蛇,它马上便会发怒、马上便会咬人还击,所以画中便以蛇代表瞋恨。
一头猪不会分辨好、坏、干净或肮脏,它只会狼吞虎咽地把任何东西吃下肚子。在平时,猪也只懂吃、睡及拉粪,其它就甚么都不干了。如果你牵一头猪往花园游玩,它绝不会好好的坐在一旁欣赏景色,反而会到处捣乱,把花、草等都从泥土 统统掘出来。在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种动物,但在不同国家、语言及文化中,不约而同地以猪来形容笨人,例如西藏人及汉人在骂别人蠢的时候,都会说:「你这个人笨得像猪一样!」,可见以猪来表义愚痴的确是贴切的。
由于我们凡夫最根本的愚痴,我们才会对外境事物生出贪欲,又在得不到欲得的事物时生起瞋恨心,这便是贪及瞋源出于痴的情况。在图的中央最内圈中,蛇及鸽都画成由猪的口而出,这就正是表义贪欲及瞋恨源出于愚痴。在某些画中,画师把三种动物画成排为一圈的模样,猪咬蛇尾,蛇咬鸽尾,鸽又咬 猪的尾巴。严格地说,这并不是最传统、最正确的画法,但这种画法也有它的表义:三种动物互咬联成一环,表义贪、瞋、痴此三毒念并非单独运作,而是相互串连引发的。
三毒概说
前面已经说过,三毒等烦恼及业力是令众生不断地在六道苦海中生死流转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轮回的原因及苦的来源便是烦恼及业力。如果我们想灭苦,单单抱怨是没作用的,我们必须把苦的根源连根拔起,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烦恼与业力的运作。
在烦恼与业力二者之间,造成我们不断轮回的主要原因是烦恼。甚么是烦恼呢?它们是各种令我们的心不安及狂妄起伏的元素,例如贪念、瞋恨、愚痴这三毒等等。假设我们只有过往曾积作之业,但却没有生起我执等烦恼,单单业力是不可能令我们再次投生的,这就像是一颗没有水份的种子,无法发芽生长。反过来说,如果你过往并未作任何业,但只要你一天还未断除烦恼,你便会因烦恼的驱使而即刻开始种业,从而凑足了轮回、受生、受苦的因缘。
三毒分说 烦恼的种类可说是数也数不尽,我们今天主要是把它们归纳为贪、瞋、痴这三毒念来讲说。这三种心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贪
三毒中之「贪」是指贪恋可爱的事物。当我们见到一位美丽的异性时,便会想:「啊!我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同样地,我们对财产、名利、饮食等等都会生起贪欲。又如垃圾堆中的苍蝇,它们飞来飞去,在垃圾堆中穿插,这也是因为它们的贪欲。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们本来是心境平静地逛街的,然后我们的眼角不经意地瞄到了店铺展示窗中的一件饰物,觉得它实在漂亮。我们忘记了逛街的动机,驻足在店前凝望这件小东西。有些人可能会不加思索马上把它买下来。另一些人则可能没有钱,便只好回家去了。没买下它的人回家后,可能不思茶饭,心中想这小东西的美丽,不能自已,甚至在梦中也想 要得到它。买了这东西的人,会把它带在身上展示,看完又再看,彷佛怕它会逃走似的!这便是贪欲了。 我们的贪欲是无穷尽的。我们喜欢看漂亮的东西、听悦耳的音乐、嗅好闻的味道、吃可口的食品、穿柔软的衣物…总之我们希求各种外界的事物来满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等,而这些欲求是我们永远不觉满足的。不论我们已得到了多少,我们仍不断渴求更多。就以金钱为例:你有一百元的时候便想得到一千元;在拥有一千元的时候,你又想要一万元。即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仍然不觉满足,他仍然不会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正因为这种无止境的贪欲,我们便造作各种的业,种下了种种不同的业因,所以便不断地在受业果之报、不断地在轮回。我们每天看新闻时,天天都听到有人偷钱或抢劫,这便是贪欲所驱使这些人把欲望付诸行动而作之业了。又如淫邪等事,往往也因为满足贪欲才会发生的。即使我们不谈罪犯等例证,反观自己,我们何妨不是因为要满足贪欲而天天在作各种业因呢?我们在肚饿时走进餐厅,想 鱼、虾的美味可口,便在鱼缸前用手指一下,叫侍应为我们烹杀一尾鱼或几十尾虾,这便是因贪而作之杀业了!我们又往往在工作上,因为自己之利益而常常妄语,这也是因贪而作之不善语业!
在各种烦恼中,贪念是较为难克服的。其它的烦恼好比衣服上的尘埃,扬一扬可以把它们去除;但贪念却好比渗透入布料衣物上的污渍,不易被除掉。正由于贪欲,众生便被绑在六道轮回之中,不易生起脱离六道之心。当然,我们受困六道之中的原因还包括了其它的各种烦恼及业,但贪欲的确是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瞋
当别人做了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或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便会生气,这便是「瞋」了。瞋恨的对象可以是有生命的,但也可以是死物。
在我们的瞋恨心生出来时,心中便会烦燥不安,不能自已,甚至要把被恨的对象杀死才满足。世上的战争及打斗,有一部份因贪欲而引致,也有相当大部份便是因为瞋恨心而引发的。由此可见,这种心态既令自己不快乐,而且对其他生命也只会带来伤害,而不会带来利益。仇恨不单只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到自己。在发怒时,我们不快乐,也常常会作出不理智的决定、说出不应说的话、做出会令我们事后后悔不已的事,甚至做出杀生等严重罪行。在生起瞋恨心时,人就像疯了似的,有时人甚至会杀害自己的慈父和慈母!这种毒念,是导致世上千千万万生灵被杀害及在战争中失去性命的原因,也是家庭不和及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更是能导致我们造作重罪而堕三恶道的原因。所以说,瞋恨心是我们内心中的「敌人」。
在各种烦恼中,仇恨是最能导致我们于未来堕于三恶道之中的一种。我们修行所作之功德,即使是如山那么大,也会被短短一刹那冒出的瞋恨心烧毁。
痴
「痴」是指「无明愚痴」,亦即对事物的实际客观情况不了解的意思。在藏文中,「痴」的原字是marigpa;rigpa的意思是「明知」,ma 是「不」的意思,marigpa 便是「不明知」之意。痴就似是失明的病态,令我们看不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情况。
由于我们的愚痴,我们不明白业力及因果,才会造作种种令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不断受苦的业因。正因为我们不明白及不信因果,我们才会做出种种如杀生、偷盗、妄语等的恶业,令自己在死后堕于三恶道之中受苦。同时,由于我们误执「我」为实有,认为「我」是一个单独存在而有自性的个体,我们才被困于六道之中不断经历生生死死的循环。故此,在各种烦恼之中,痴是最根本的烦恼,也是贪、瞋与其它一切烦恼的根源。
关于妙音新闻和妙音新闻网手机版fe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